《实施方案》还指出,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,逐步减少使用火电的电解铝产能。利用电解铝、工业硅等有色金属生产用电量大、负荷稳定等特点,支持企业参与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建设,支持具备条件的园区开展新能源电力专线供电,提高消纳能力。
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记者表示,电解铝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,以往基本上都是用火电来解决,随着国家对高耗能项目开始控制,云南、四川等地利用水电造铝。此次《实施方案》目标很清晰,也意在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,企业应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有序转移,逐步减少使用火电的电解铝产能。
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绿创办副主任郭海飞表示,推动有色金属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和跨行业耦合,支持与石化化工、钢铁、建材等行业耦合发展,将为有色金属“跨界”合作开拓思路,或将成为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一大新方向。
“新兴矿产的发展将成为拉动我国有色金属需求的新增长点”
有色金属行业实现“双碳”目标还面临哪些挑战?对此,吴志强分析,有色金属产业链长,涉及矿山采选、冶炼及压延加工,其中冶炼环节碳排放约占全行业碳排放总量的90%。有色金属碳排放集中在铝、铜、铅、锌、镁、工业硅等,其中铝的碳排放占全行业75%以上,是行业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重中之重。目前有色金属行业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,尤其面临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尚未开发,电解铝新型阳极开发滞后,统一的碳核算标准体系还不完善等一系列挑战。
除了挑战,有色金属行业正迎来发展机遇。
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公布数据,2021年,我国有色金属生产保持平稳增长,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6454.3万吨,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3644.8亿元创历史新高。
王志强表示,《实施方案》目标的提出和实施,有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有色金属行业去过剩产能和产业重组。通过推进产能置换,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风险,倒逼缺乏竞争力的产能退出,行业内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的企业将占据竞争优势,促进行业整体发展质量提高。
葛红林指出,在“双碳”目标下,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着多个机遇。与“双碳”经济相关的风电、光伏、新能源电池以及交通工具轻量化等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不断增加,新兴矿产的发展将成为拉动我国有色金属需求的新增长点。此外,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临新的发展契机。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量早已超过世界的一半,国内已经积蓄了大量可以循环利用的铝、铜等“城市矿产”资源。预计“十四五”期间中国每年还将新产生废铝、废铜等废旧有色金属1500万吨左右。这样,国内废旧资源的再利用将为自主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,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。